思明区工商局内资企业2009年注册登记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8-29 14:35
摘要:
▲ 思明区实有经济户口总数58,346户,与08年相比同比增长19.21%,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27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7%。其中企业数36,588户,占全市企业户数50.03%,同比增长17.50%,资本金1272.57亿元,同比增长8.29%。
▲ 2009年新设内资企业4,598户,占全市新增企业户数46.09%,同比增长15.91%,平均每天诞生18户,注册资本94.5亿元,同比下降4.61%;新设内资企业主要集中100万以下,占全区新设内资企业总数的72% 。新设内资企业数据显示经济逐渐回暖,特别下半年注册资本增幅显著。
▲ 从行业看,新兴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户数增幅排名最靠前的是批发零售业,共有15,797户,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资本增幅排名第一),居第三是住宿餐饮业。
进出口贸易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区共有进出口贸易企业5168户;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共有251户,新型业态增多,与旅游业并肩增长;房地产摆脱了2008年实有户数负增长的态势,呈现回暖迹象。我区共有金融业391户,注册资本53亿元,为思明区现代服务业的向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同比户数增加。计算机软件、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企业达1703户,注册资本达36.9亿元。
▲ 按街道分,经济户口数量最多的是嘉莲、梧村、员当;按注册资本分,前三名是员当、梧村、嘉莲;2009一年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员当、嘉莲、梧村;一定程度上反映辖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整体水准。
▲ 思明区2009年新增内资企业4,598户,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是福州的0.5倍、泉州的0.7倍、漳州的1.4倍、宁德的1.5倍、南平和三明的1.7倍、莆田的1.9倍、龙岩的2倍。数据显示,思明区成熟完善的商务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仍是投资的乐土。
▲ 从变更登记数据看,2009年共办理企业变更登记12,123户次,与08年相比,同比增长11%。其中经营范围变更4,947户次,占41%,同比增长24.7%;注册资本增加变更1,813户次,占15%,同比增长23%。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投资者日趋成熟,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应对当前市场变化。
一、思明区注册登记基本情况
(一)思明区内资经济户口总量将近六万户。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实有内资经济户口总数58,346户,与08年相比同比增长19.21%,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27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7%:
厦门市工商局登记、思明区工商局管辖的内资企业6,686户,注册资本(金)1019.88亿元;
思明区工商局登记并管辖的经济户口51,660户,注册资本257.3亿元(其中:企业29,902户,注册资本总额252.69亿元;国内居民个体工商户21,758户,注册资本总额4.61亿元;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47户,投资总额390.70万元;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224户,占全市台湾居民个体户总量的60.54%,投资总额1,102.02万元);
截止2009年底,我区企业户数36,588户,占全市企业户数50.03%,新增企业户数4,598户,占全市新增企业户数的46.09%。
(二)新设内资企业数据显示经济逐渐回暖,特别下半年注册资本增幅显著。2009年,思明区新登记内资企业4,598户,平均每天诞生18户,新登记注册资本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4,001户、102.6亿元相比,户数同比增长14.9%,注册资本同比减少7.9%。2009年下半年内资企业新增2,408户、注册资本60.9亿元,比上半年2,190户、33.6亿元,环比增加10.0%、81.3%。
2009年度下半年以来,经济回暖趋势明显,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正在回升,投资规模的收缩态势正在不断得到缓解:新设内资企业呈现户数持续增加、注册资本降幅收窄趋势,特别是第三、四季度,出现户数与注册资本齐增、注册资本增幅显著的良好状态。
(三)新设个体工商户数量呈现同比、环比均减少趋势。2009年,思明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48户,平均每天诞生17户,新登记资金数额1.3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4,887户、1亿元相比,户数同比减少13.1%,资金数额同比增加30%;2009年下半年新增2,060户0.7亿元,比上半年2,188户 0.6亿元,环比户数减少5.9%、注册资本增加16.7%。主要由于《公司法》对企业设立所需注册资本的门槛要求较低,最低三万即可注册一家公司。不少投资者选择投资经营结构更为完善的企业而不是个体户。
(四)从投资规模来看,思明新设内资企业主要集中100万以下,占新设内资企业总数的72%。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共2,055户,占新设立内资企业的45%,同比增长9.7%;注册资本在50-100万元的1,242户,占27%,同比增长12.2%;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886户,占19%,同比增长32.2%;而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有415户,占9%,同比增长18.2%,虽然户数增加了18.2%,但注册资本同比减少了12.3亿元、8.5%,这也是全年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投资设立时,不再如以往那样贪大求全,只求能够注册即可投入运营,减少资金风险压力,待站稳脚跟,再增加投资,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五)从变更看经济发展情况,企业不断变更寻求突破点,应对市场变化。2009年,思明区办理企业变更登记12,123户次,同比增长11%。其中经营范围变更4,947 户次,占变更登记的41%,去年同期 3,966户次,同比增长24.7%;股权变更2,908户次,占变更登记的24%,去年同期2,727户次,同比增长6.6%;注册资本增加变更1,813户次,占变更登记的15%,去年同期1,475户次,同比增长23%。数据表明:在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投资者日趋成熟,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应对当前市场变化,最为突出的变更项目就是经营范围、股权变更、注册资本增加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度思明区工商局登记并管辖企业办理增资变更登记踊跃。
增加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有42户,增加注册资本10.9亿元;
增加500万到1000万的企业有91户,增加注册资本6.1亿元。
增资最多的是贸易有限公司,本年度增资1.77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总额达2.3亿;
其次是厦门绿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9967万元,增资后注册资本总额1亿元。
从各个街道所辖企业办理增资情况看,2009年增资户数前五名为嘉莲、员当、梧村、莲前和开元;注册资本增加前五名为员当、梧村、嘉莲、开元和鹭江。
二、主要行业注册登记情况
思明区2009年新增经济户口中:第一产业4户,注册资本1007万元;第二产业338户,注册资本97,608.65万元;第三产业8504户,注册资本859,384.35万元。第三产业数量占95%以上,注册资本所占近90%,第三产业的行业特点如下:
2009年新设内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按新增户数排名,数量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共4,905户,占56%;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89户,占21%;居第三的是住宿餐饮业741户,占8%。
从2009年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在各行业的分布看,位居首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9亿元,占41%;位居第二位的批发零售业23.6亿元,占25 %;位居第三的是建筑、房地产业10.1亿元,占11%;位居第四的是金融业8.4亿元,占9%;位居第五的是旅游业4.7亿元,占5%;位居第六的是文化娱乐业2.2亿元,占2%;位居第七的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1.7亿;位居第八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99亿元。
(一)批发零售业依旧保持领军行业蓬勃的增长势头。2009年思明区新设批发零售企业1968户、个体2,937户,上年同期企业1,739户、个体户3414户,同比企业增加了13%、个体户减少了14%。截止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累计批发零售内资企业15,797户、个体户15,120户,占内资企业总数的43%、占个体户总数的70%。
(二)进出口贸易业发展稳中有进。2009年思明区新设含有该项经营范围的内资企业729户,比去年同期的561户增长了30%。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区累计实有进出口贸易企业5168户,比2008年同期的4439户增长16%。尽管登记从事进出口业的企业户数不等于实际经营企业数,但从一个侧面也可视为思明区进出口行业逐渐见底回升的信号。
(三)餐饮业企业户数增加、个体户减少。2009年思明区新设餐饮内资企业110户、个体631户,上年同期企业87户、个体户810户,同比企业增加了26%、个体户减少了22%。截止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累计餐饮业内资企业735户、个体户3,291户,占内资企业总数的2%、占个体户总数的15%。表明随着金融危机寒流的远去,以及思明区旅游业的复苏,酒店、餐饮抓紧经济复苏的机遇寻找发展。但是由于餐饮行业涉及前置审批部门较多,需经卫生、环保等部门审批,大型餐饮企业还需消防安全审核,而适合设立餐饮企业的场所难找,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型餐饮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住宿餐饮行业新增数量排名全区第三,但是注册资本仅增加0.8亿,远远落后于新增经济户口前八名。
(四)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发展迅速。2009年,思明区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共新设企业77户,增加注册资本2.2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企业20户、注册资本0.4亿元相比,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9倍和4.5倍。截止 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企业257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思明区游艇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思明区已有游艇制造企业3家,游艇贸易企业11家,游艇俱乐部5家,其中巴伐利亚游艇销售公司注册资本2000.0 万元,建发游艇、毅宏游艇会、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贝福蒙斯游艇销售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0.0 万元。思明区初步建立起以游艇制造业为“龙头”,以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等配套建设为支撑的游艇产业链。
(五)房地产摆脱了2008年实有户数负增长的态势,呈现回暖迹象。2009年,思明区新设房地产开发和房产经纪代理企业175户、建筑类企业新增195户,比2008年同期的97户、190户增长了80%和3%;本年注销房地产开发和房产经纪代理企业45户、建筑业企业28户,上年同期为101户、18户,实有户数呈现正增长,思明区房地产业也出现了回暖迹象。
(六)金融业为思明区现代服务业的向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行业,思明区优异的商业环境为金融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可喜的是,2009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鼓励下,催生29家投资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注册资本新增8.4个亿,截止 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共有金融业企业391户,注册资本总额达53.3亿元。
(七)旅游业持续增长。2009年思明区全年新设立85户,注册资本增加4.7个亿,与去年同期73户、2.9亿元相比增长16%、62%。与此同时,思明区出现旅游兼营帆船、船舶等相关企业22户、运动类企业192户,休闲游乐企业86多户,鼓浪屿家庭旅馆20多户。可见,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借着“大三通”开通和《旅行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50号令)实施的东风,思明区旅游业持续增长,发展速度相当可观,说明随着国务院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促进旅行社健康发展政策的出台,投资者对海峡旅游市场前景的预期乐观,并迅速体现为新设户数的明显增加。
(八)计算机、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户数与08年基本持平、注册资本同比减少。2009年,思明区计算机、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新设内资企业199户,新增注册资本1.7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企业200户、注册资本3.5亿元相比,企业户数同比减少0.5%、注册资本同比减少51.4%。截止 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共有计算机、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730户,注册资本总额达36.9亿元。
(九)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同比户数增加、注册资本减少。2009年,思明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新设内资企业56户,新增注册资本0.99亿元,与2008年同期的企业38户、注册资本1.8亿元相比,户数同比增长47.4%、注册资本同比减少45%。截止 2009年12月31日,思明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542户,注册资本总额达33.6亿元。
三、各个街道登记情况
2009年,新增内资企业数前三名是员当街道955户、嘉莲街道946户、梧村街道851户;新增个体户数前三名为莲前街道698户、嘉莲街道592户,员当街道571户;新增注册资本额前三名为员当街道16.9亿元、莲前16.4亿、嘉莲13.9亿元。内资企业数量增幅最大的是鼓浪屿街道150%、第二是中华街道38.2%、第三是莲前街道34.6%;个体户数量除鼓浪屿、鹭江、滨海外均呈现缩减趋势;注册资本增长最快是厦港街道423.7%、其次是鼓浪屿265.5%、第三是中华130.9%,主要由于这三个街道去年新增注册资本基数小、今年又引进几家注册资本较大企业双重因素所致:厦港引进海鳌(厦门)投资、大农投资、永鑫祥投资等5家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鼓浪屿引进注册资本480.0 万元的林氏府酒店;中华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9家,其中永榕电力30,100 万元、金翔天投资25,050 万元、鑫恒基置业12,000万元。
十个街道累计经济户口,企业数量最多是嘉莲7,220户,占全区的20%,其次是梧村6,967户,占19%,第三是员当6,882户,占19%;个体户数量前三名为员当3,703户,占全区的17%、莲前3,111户,占14%、嘉莲3,058户,占14%;累计注册资本前三名为员当235.5亿、梧村234.5亿、嘉莲190.6亿。企业数量年增长最快的是莲前18.2%、其次滨海17%、第三是员当16.1%;个体户数量年增长最快的是梧村34.7%、其次是莲前28.9%、第三是鹭江26.2%;注册资本年增长最快的是莲前16.4%,其次是厦港11.5%,第三是嘉莲7.8%。
四、与福建各地市、厦门各个区注册登记数据比较情况
(一)与福建其他地市相比,思明区新增户数、期末累计数除了比福州、泉州少外,比福建其他大部分城市全市新增户数和累计数都多,思明区海辖西岸中心城区的地位显露无余。思明区2009年新增内资企业4,598户,是福州的0.5倍、泉州的0.7倍、漳州的1.4倍、宁德的1.5倍、南平和三明的1.7倍、莆田的1.9倍、龙岩的2倍、省局的36倍;期末内资企业累计36,588户,是福州0.6、泉州的0.7、漳州1.7倍、宁德2.2倍、南平和三明的2.1倍、莆田3倍、龙岩2.5倍、省局11倍。
(二)与厦门其他几个区相比,思明户数总量最多,增速趋缓。思明区现有企业数36588户,09年新增户数4598户。从新增内资企业户数增长速度来看,思明不比翔安、集美、湖里辖区;从新增个体户户数来看,其他几个区同比为正增长,思明出现负增长;从新增注册资本同比数据来看,思明也出现负增长。以上数据显示今年思明发展速度相对其他几个区来说出现趋缓态势,一是思明作为老城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翔安、海沧、集美等更具发展特色与空间,速度自然是日新月异,二是思明城区进入发展成熟期,大部分商户选择成立公司,已经有公司的,选择迁入总部,所以从量增长上看依然最具实力,但增速趋缓。
五、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鼓励新型业态的拓展,以适应和满足不断多元和细分的消费需求。思明作为海西中心城市的主城区,每天都有商户积极吸纳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优点,尝试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拓展新的经营业态,新业态也在不断的激烈竞争中寻求立足与发展之机。政府可以瞄准这个趋势,, 以更积极的态度出台各种政策,比如游艇商务、电子商务、网络商店、各种卖场等,支持各种市场经营业态有序发展。
(二)持续支持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的发展。从思明与我市其他城区的数据比较看,思明商户总数仍占鳌头,但发展速度与人相比趋缓,如何保持住自己的优势不失,速度不慢,就要城区空间上些文章。思明应该按照“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现在思明现已有几座大厦楼宇经济发展突出,比如银行中心(厦禾路189号)有企业230多户、世贸商城220多户、亿力大厦160多户、中闽大厦160多户、国贸大厦160多户、海滨大厦100多户……据统计,目前在银行中心办公的230多家企业中仅世界500强企业就达到二十多家,这些对思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明应坚持“筑巢引凤”与“腾笼换凤”并举,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楼宇质量,尤其是有效加大旧厂房、旧仓库向办公、经营场所的功能转换,为商务产业集群提供高品质的承载体,并且不断完善楼宇配套服务,以吸引实力、品牌、潜质俱佳的大商户进驻,打造高效益的商务楼宇。
(三)弘扬文化与展现城市景观有机结合,着眼两岸文化交流,发展文化创意,打造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精品产业。随着城市转型期的到来,城市营销的理念正在广泛运用,我区已经有名称含有“城市运营”的企业诞生。复兴老城,彰显地域特色,发展融入文化的城市景观成为像思明这样老城为主的城市建设的核心之重。因此我们应倡导鼓浪屿老建筑修旧如旧那样,努力挖掘老城区独特的闽南风情、与对岸五缘相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古早”,再兴创意,借鉴对岸对文化、餐饮、旅游整合的先进思路,把传递文化韵味的闽南餐饮进行有层次的包装,既发展我区独特的“土”味大排档、小吃街,同时在上档次的观光酒店、特色会所上下功夫,进而推动扎根闽南文化的创意产业,如动漫、网游及衍生品的设计与推广,古玩城的配套开发,构筑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就更能吸引对岸的同胞和海外华人来寻根、观光、消费,进而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