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新政给新能源汽车装上“加速器”
发布时间: 2013-08-29 15:00
备受期待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出台。财政部网站日前公布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进行试点补贴工作。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通知》指出,试点城市政府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安排一定资金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重点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电池的报废及回收体系建设等给予支持。
评论认为,补贴政策的出台表明了电动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行业是重大利好,对厂家和消费者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
政策出台后,一些汽车厂商纷纷表示,这项政策坚定了厂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比亚迪汽车公司公关部经理杨昭先生表示,比亚迪已经有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一款纯电动动力产品投放到市场,补贴政策出台之后,会对这两款车的销售起到带动作用。杨昭说:“首先是一个信心,在通知里面,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的补贴额度是最大的,这就坚定了企业以电动汽车为载体的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消费补贴出台以后,对电动汽车产品的实际销售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对于这一政策的深远意义,有专家表示,它启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郎学红女士就表示,至少补贴政策已经为新能源汽车在5个试点城市范围内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不过郎女士也表示,由于充电设施缺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大规模的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她说:“我觉得这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首批投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售后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方面的宝贵经验要去积累,要反馈用户使用出现的问题,改进产品,而且在试点的过程中,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初始投入成本巨大,政府在产业初期阶段的支持和推动非常重要。正是基于这一点,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2009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安排24亿美元支持插入式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并提出到2015年在美国本土生产新能源汽车100万辆。今年3月,日本产业经济省设定了日本2020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主要是电动汽车。4月,西班牙政府出台补贴电动车政策,并表示“电动车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从各国的补贴来看,目前我国的补贴力度已与美、日等国的补贴标准相当甚至略高。而由于我国企业在电池和电动车生产方面具备成本优势,补贴政策将使国内电动汽车推广获得更大推动力。(中国税务报)